提升軟件優化公共文化內容供給
(一)不斷豐富服務內容目錄。制定蚌埠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。制定《蚌埠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(2016—2020年)》,明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內容、項目、數量和水平,其中讀書看報標準普遍處于全省領先水平。拓展系列品牌文化活動。年均開展“溫馨蚌埠歡樂珠城”系列展演活動、“千場文藝千村行”演出活動、流動文化服務、基層文藝輔導、“我們的節日”“書香蚌埠閱享珠城”“你讀書我買單”、送書“四進”活動、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品牌文化活動270余場次。
(二)不斷擴大服務對象范圍。建立特殊群體服務工作機制。將務工人員文化建設納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。市縣兩級文化館、圖書館定期為農民工開辦各種文化藝術培訓班。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年均開展送演出、送電影、送圖書、送培訓到工地、到社區活動達60余場次。市縣兩級圖書館均設有無障礙通道和特殊群體活動區域,配備盲文讀物和有聲讀物。市縣兩級文化館年均組織開展面向老年人、未成年人、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益文體活動和培訓達640余場次。
(三)不斷優化服務供給方式。規范服務標準。印發實施《蚌埠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規范》,從服務內容、服務時間等8個方面規范公共文化設施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。
提供“訂單式”服務。設立意見箱、熱線電話、網站信箱,采取意見調查、專家咨詢、群眾座談等形式采集公眾文化需求信息。100%免費開放。文圖博美等公共文化場館100%實現無障礙、零門檻進入,免費開放。免費開放市、縣兩級政府分擔經費100%落實,服務人次逐年明顯增加。服務時間滿足需求。市縣兩級文化館、博物館每周開放45個小時、圖書館每周開放60小時,公休日正常開放和錯時開放,逢雙休日、節假日延時向公眾開放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