播下科技的種子 收獲豐收的喜悅

發布日期:2022-10-11 09:23 信息來源:蚌埠新聞網 瀏覽量: 【字體:  

  眼下正是豐收季節,位于燕山鄉的海上明珠生態園內,科技特派員王士梅望著沉甸甸的稻穗,不由滿面笑容——熬過了今夏極端高溫干旱天氣,節水型抗旱系列水稻品種迎來了豐收。
  王士梅是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抗旱育種團隊負責人,也是省級科技特派團的一員。10年前,她與團隊來到位于燕山鄉王巷村的海上明珠生態園,在這里試種抗旱、穩產的節水型抗旱第一代品種綠旱1號,由此與蚌埠結緣。
  在業內,選擇水稻育種方向被稱為選擇“賽道”,極端氣候條件下保豐收,還要兼顧口感、性能,無疑是一條困難“賽道”。王士梅和同事們硬是在這條賽道上“深耕”10年。無論寒冬酷暑,一年有250多天奔波在田間地頭和實驗室,開展成千上萬次的水稻節水抗旱對比試驗,田野上“寫滿”了他們的論文。終于,王士梅團隊用汗水澆灌出的種子相繼萌發,成功地解決了品質、抗性與產量協同的瓶頸問題,在綠旱1號的基礎上,2021年育成了新一代節水優質高產型水稻新品種綠旱639及系列雜交稻新品種。從2012年至今,海上明珠生態園流轉了3000多畝土地開展節水抗旱的綠旱系列品種大田示范,10年里連獲豐收。即便是今夏連續40℃的“烤驗”,該品種也比同類型水稻增收20%左右,畝產穩定保持在600公斤以上。而且,因其口感好在市場上頗受歡迎,每公斤售價超過10元還供不應求。 


王士梅看著節水型抗旱系列水稻沉甸甸的稻穗,臉上不由露出笑容

  “綠旱系列品種僅節水、省工,每畝地就可減少投入260元。直觀一點說,斜坡地不利存水,普通水稻很難存活,綠旱品種卻能種植?!蓖跏棵奉H為自豪地介紹:就在不久前,省內外專家在緊鄰王巷村的綠旱系列品種百畝示范片中,測得“綠旱兩優21”畝產達748.7公斤,再創新紀錄?!斑@時候回想再頂著40℃的高溫在田里育種,好像也沒那么痛苦了?!彼χf。 

  不僅僅是生態園內的試驗田,新品種已在當地扎下了根。如今,王巷村及周邊的1500余畝土地都種上了綠旱品種,占稻作耕地總量的80%以上?!?0年前我剛來的時候,附近農民大多種的是普通水稻,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一畝收成不過千把斤?!蓖跏棵犯袊@,若是趕上干旱,一季稻種下來甚至會貼錢,很多人干脆擱下田地進城打工,這讓王士梅心疼不已。好在如今田野再披綠裝,抗旱又高產,可全程機械化種、管、收,還能賣上好價錢的新品種,煥發了土地的生機,也挽回了農民的信心。
  隨著國家加大種業振興支持力度,我省實施種業強省建設行動,推進良種重大科研攻關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繼出臺,王士梅也定下了更遠大的目標:將節水抗旱稻推廣到1000萬畝。
  農事不等人,王士梅依舊步履匆匆。來不及品嘗豐收的喜悅,她和團隊即將趕赴溫暖的海南,繼續新品種的培育?!拔覀兒头N子,都趕上了好時代?!彼χf。(蚌埠新聞網首席記者 靳瑾 文/圖)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